close

廣和中醫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和中醫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和中醫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和中醫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廣和中醫還使用針灸和穴位埋線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肥。
許多人來看診的人,都相當讚許我們的埋線技術,口碑極好!
這類新型線埋法的效果可以維持約10-14天 但不適用於身體虛弱,皮膚有傷口,懷孕、蟹足腫病人,必須要由醫師評估情況才可。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RV15VDEVECPO15CEWC15

 

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在荊州厲兵秣馬五年之久的關羽終於迎來了人生的巔峰。該年七月,關羽提兵北上,重兵圍攻曹操的襄陽、樊城。關羽準備充分,部署得當,大軍在戰役開始階段銳不可當,很快便將襄陽和樊城團團圍困。面對危局,曹操急命名將于禁率領七軍迅速馳援。但是當時的荊州地區連降大雨,關羽藉此良機對曹魏援軍實施了致命打擊,水淹七軍。經此一役,關羽威震華夏,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 然而,就在關羽取得巨大戰果不久,早就對荊州虎視眈眈東吳也迅速採取了奪回荊州的行動。同年十月,以呂蒙為首的東吳大軍採用瞞天過海之計奇襲荊州,對關羽心存不滿的江陵太守麋芳和公安守將士仁開城投降,荊州戰局隨即發生逆轉。關羽聞訊後,不得不撤出襄樊戰場,企圖率部奪回荊州。最終,關羽在麥城一帶陷入東吳大軍的團團包圍。關羽被迫從麥城突圍,最終在臨沮被俘身亡。 那麼,關羽被害的臨沮究竟是如今的什麼地方呢?後來的各種相關史料中,有關該地具體位置的記載出現一定的差別。《元和郡縣圖志》與《太平寰宇記》中,臨沮縣位於如今的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而《讀史方輿紀要》則認為臨沮縣在如今的南漳縣西南六十里處;《襄陽府志》與《南漳縣誌》中認為,臨沮縣在如今的南漳縣西南的三百里處。不過,經過現代學者的深入研究,以上說法並不正確,漢末的臨沮縣就是如今湖北省宜昌市下轄的遠安縣。 ... 在明代的《夷陵州志》中,對臨沮縣有這樣的描述:兩漢時期的臨沮縣,隸屬於荊州南郡,至晉代時更名高安縣,隸屬於襄陽郡。北周時期,該地又被更名為遠安縣,隸屬於峽州。此後在隋、唐、宋、元期間,該地的名稱未做變更,一直延續至明代。明代時期的《荊州方輿書》中也有相同的記載。該書稱,遠安縣在夷陵東北兩百餘里處,並明確指出,遠安縣即漢末三國時期的臨沮縣。另外,清光緒年間的《襄陽府志》中,也有一條較為明確的記載。該書稱,古臨沮縣有清溪山,晉代時期的郭璞曾擔任過該縣的縣長,並著有《遊仙詩》一作。根據相關文獻顯示,清溪山在清代之前屬於古臨沮縣。 ... 根據《荊州府志》中的記載,古臨沮縣的地域面積較大,包含了如今的遠安縣與南漳縣等地,在漢末三國時期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在《遠安縣誌》中,對古臨沮縣以及遠安縣的舊稱進行了一番考證,其中還明確記載了隸屬於古臨沮縣的具體古地名,如黃家臺、鐵金熔、羅漢峪溝、回馬坡等。清代遠安縣縣令朱錫綬所著的《沮江隨筆》、《漢磚》等古籍中,也都明確指出了古臨沮縣即是遠安縣的舊稱。除了古籍史料之外,還有部分文學作品,如《臨沮故城》、《臨沮演武場》、《望荊山》等也都明確指出了古臨沮縣與遠安縣本為一地的關係。 據《漢書•地理志》載,臨沮縣是西漢初期的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由朝廷設置的一個縣級行政單位。因該縣臨近沮水,故名「臨沮」,隸屬於荊州南郡。臨沮位於荊山山脈中部,沮水貫穿全境,土地肥美、氣候溫和、水資源豐富,自然條件非常優越。另據《安遠縣誌》記載,在歷經了漢末三國這個特殊時代後,今安遠縣境內留下了多處與關羽有關的三國遺址,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關羽的被俘之地——回馬坡。 ... 圖-宜昌遠安縣 遠安縣西北四十餘里處,有一條狹長的深山谷地,就是上面中所提到的羅漢峪溝。羅漢峪溝全長約三十餘里,地勢險峻曲折,是古代自荊襄地區通往川陝的咽喉要衝,回馬坡就在該條峽谷的中部。據《安遠縣誌》載,清同治年間,當地衙門在此地修建了石碑亭,以表示對關羽的紀念。亭為六方形,正中立有石碑。該石碑亭後期曾遭人為破壞,至上世紀後期重建。新亭為兩層八角形,高約八米,亭前有圓形山門,橫刻「回馬坡」三個大字。 石碑亭旁邊有條小溪,溪旁的巖石上留有四個清晰可見的馬蹄印,人們稱之為「馬蹄灘」。據傳,當年關羽的赤兔馬在此處被絆翻,馬蹄印就是赤兔馬掙扎著站起來的時候踏出來的。馬蹄灘上有幾塊比較顯眼的石頭,周邊石頭都呈現出灰白色或暗青色,唯有這幾塊石頭為赭紅色,據說是赤兔馬受傷後,馬血侵入了這幾塊石頭中所致。 ... 此外,在今遠安縣的西北,還有兩個自然村落,一村名為「打濕溪」,另一村名為「曬旗」。據說這是關羽率領僅剩的幾十名親隨逃出麥城後,行至打濕溪時遇上了暴雨,衣服和軍旗都被淋濕了。之後,風停雨住,關羽等人行進至一處山谷地帶時,關羽命隨從稍事休息,順便把衣服和軍旗曬一曬,這便是「曬旗」的由來。除了這些遺址之外,還有「呼兒山」、「關興坡」、「拖刀石」等地,都是由關羽在此兵敗被俘乃至被殺的這一段經歷衍生出來的名勝故址。 參考書籍:《三國志》、《元和郡縣圖志》、《夷陵州志》、《漢書》、《荊州府志》、《安遠縣誌》

 

 

內容簡介

  二戰後,全球各地的殖民地捲起一波獨立運動的浪潮,並在接下來幾十年內,勢不可擋的一波又一波成為形式上獨立的國家。去殖民化的反思風起雲湧,過往人類學與殖民主義過從甚密的關係,無所遁逃的被一一挑出、批判與指責。面臨人類學正當性的危機,以及整個田野環境劇烈的轉變,在這樣的氛圍下,二十世紀最後的二、三十年間,許多人類學家紛紛對於什麼是人類學?什麼是田野工作?提出相當深刻的反思,人類學這門學科也在這樣的反思下逐漸轉變。

  《路徑:20世紀晚期的旅行與翻譯》(Routes: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是詹姆斯.克里弗德(James Clifford),強調旅行(travels) 與接觸(contacts)才是未竟的現代性研究中關鍵的場域。它的研究主題無遠弗屆,但如果要說有個共通的主題,那便是人類的位置 (location)是由移動與靜止所構成。本書集結的文章,企圖了解人們在各地間的移動行為,在這些來來去去的行為中,可以找出哪些世間的生存與互動的技巧?對於多元的未來又能構成何種資源?本書集結的文章只是拋磚引玉,企圖追蹤新、舊地圖,以及各式各樣人們的過境歷史,無論這些移動是自願或非自願。本書關切人們在移置(displacement)間所形成的差異、交錯的文化經驗,這個愈趨緊密 連接、但非同質的世界的結構與可能性。

  「博物館作為菁英主義與固定性的符號,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激增:從新國家首都到美拉尼西亞部落,從被遺棄的英國礦坑到全球性大都會區的族群社區。在地∕全球的接觸區,形塑認同與文化轉移的現場,或是封鎖和跨越的領域裡,這些機構都是「文化」差異下模糊未來的縮影。

  「我們不可能擺脫特定的種族和文化、階級和種性、性別與性、環境與歷史的結構。這不是被選擇或被迫存在的家鄉,而是作為世界旅行的場域:這是一項困難的邂逅與對話的機緣。任何關於一致性或普世性價值的新舊觀點,都沒有辦法解開文化政治的難題。田野工作,並不是在地生活,而是一連串旅行中的相遇。每個人都在移動,幾世紀以來都是如此:在旅行中定居,而「根源」(roots)永遠先於「路徑」(routes)。

  「如此多重的定位是否僅是另一種後現代斷裂的症狀?人類學能否重塑成一個多樣路徑化的田野論壇,不同脈絡的知識可以參與批判性對話,對立卻彼此尊重?人類學可否培育出一種文化批判的影響力,在當中延伸其研究規則?答案仍不清楚,強力的、新穎有彈性的、中心化的勢力依舊存在。「田野」遺產在這門學科訓練裡依然強勢,並且帶有一種——或許具生產力的——深度模糊。

  「本書的集結,正是希望可以打破這種困境。當歷史的現實被理解為一連串未竟的邂逅時,我們是否可能將自己置身於某個歷史的定點,講述一則有條理的全球故事?什麼樣的圓滑、包容與自嘲可以增進彼此的瞭解?在交錯但非同質的現代性中,翻譯在不同路徑中具備何種條件?我們能否為「旅行的西方」找到新或舊的出路?面對諸如此類的疑問,《路徑》這本書努力抱持著某種希望,以及一種清澈的不確定性。」

本書架構

  本書計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由多篇書寫風格迥異的文章組合而成,討論的議題跨越多種界線,從旅行筆記、博物館展示、文化評論、人類學理論反思、區域政治、閱讀拼貼……等。克里弗德自陳,這樣的「書寫與拼貼」手法是有意為之,目的是企圖鬆動對文化常識性的看法,揭露人類學田野工作與書寫再現的片段與過程。這種不講求各篇章書寫的一致性與連貫性,正符合本書的主題─路徑,克里弗德正是希望大家更正視與關注人類學旅行、接觸與反思的部分,而人類學知識就是經過這樣的過程產生出來。

  第一部「旅行」,第一章是克里弗德在一場研討會發表的演講與討論,從旅行的文化切入談及許多人類學重要的概念:民族誌的階級觀念、局內人和局外人、邊界、翻譯、政治經濟的推力與拉力……等。第二章透過文獻的閱讀,講述一個世紀前一位才華洋溢卻英年早逝的人類學學者丁康的故事,丁康在一九二〇年代於美拉尼西亞萬那社進行十四個月嚴峻的田野工作之後,便死於瘧疾。正因為他根本就沒有自己寫過一本書,他的書都是由別人整理他的田野筆記與書信而出版,卻更能瞥見實際田野遭遇的狀況與過程。克里弗德有意讓我們去看見與反思這個過程。第三章從空間來談田野工作、旅行、以及人類學訓練,結合大量民族誌與人類學理論的閱讀,很正規與綿密的學術書寫與反思,試圖突破與鬆動對人類學田野工作僵固的想像。第四章其實是克里弗德對兩本書的閱讀與交錯引 用的拼貼,第一本書是美國陸軍上校與地理學家約翰·韋斯利·鮑威爾 (John Wesley Powell)以划船漂流過科羅拉多河大部分河段所做的 河流與峽谷探勘,鮑威爾湖的名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典型白種 男人英勇探險的書寫。第二本書是非裔美籍女同志作家奧德雷·洛德 (Audre Lorde)的自傳書寫,強調的是她的非典型與非正常:胖、視 障、女同志、黑人、移民後代。克里弗德刻意的交叉剪輯、拼貼、並置,章節主題是:白種族群。

  第二部「接觸」,第五、六、七章都呈現出一九九〇年代轉變中的博物館,反思博物館與殖民主義的關係已經成為必須具備的敏感度,反應在博物館的展示與政治,以及與(在地)原住民族的合作關係。更細緻的對於文化的接觸、轉譯、詮釋與再現,以及當中蘊含的權力關係,必須有更深刻的思考。第八章是旅遊筆記,透過旅遊來接觸文化遺址與當地原住民已經成為越來越普遍的形式。當地原住民用什麼態度與方法來面對旅遊市場?有沒有能力來因應?遭遇的影響是什麼?是當代越來越重要的議題。克里弗德記錄下九〇年代在墨西哥帕連克遺址的旅遊接觸與反思。

  第三部「未來」,關注廿世紀以來大規模離散與移民現象。第九章和第十一章都是關於移民的拼貼,可以有多種解讀。前者透過一九九〇年代波斯灣戰爭背景下的夏威夷中國移民,提出「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往何處去?」的質問。後者透過英國佛洛伊德博物館,瞥見佛洛伊德所收藏世界各地的古董與小物,以及他身為猶太人為規避納粹種族清洗而遷居,透過博物館展示對物件的重新組合、詮釋與拼貼,而有更多開放性的意義與反思浮現。第十章透過大量民族誌與理論的閱讀討論離散的概念與想像。第十二章針對美國加州的羅斯堡(Fort Ross)─現已改建成對遊客開放的遺址公園─從數段殖民歷史、全球資本主義與原住民族的存續……等面向,進行各種反思與對話。這本書也就結束在美國西部區域政治的討論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詹姆斯.克里弗德(James Clifford)


  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目前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意識歷史學系榮譽教授,並於2011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為當代文化反思論述之最重要學者,其跨學科觀點與批判包含人類學與民族誌、田野調查工作、原住民研究、藝術、歷史,博物館學,與文學分析。著有《個人與神話》、《文化的困境》、《路徑:20世紀後期的旅行與翻譯》(1997)、《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2013)、《人類學邊緣》等書,同時與喬治.馬庫斯(George Marcus)編輯有《書寫文化》。

審譯者簡介

林徐達


  普林斯頓大學人類學博士,目前為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著有《詮釋人類學:民族誌閱讀與書寫的交互評註》(2015);譯有《文化批判人類學:一個正在實驗的人文科學》(2012);《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2017);審譯《路徑:20世紀晚期的旅行與翻譯》(2019)

張瀠之

  目前為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與澳洲Macquarie大學地理與規畫學系雙聯博士生。

導讀者簡介

吳明季


  目前為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博士生。奇美部落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

譯者簡介

Kolas Yotaka


  Kolas Yotaka 為台灣花蓮縣玉里鎮哈拉灣部落阿美族人(樂合部落),生於新竹市,籍貫登記臺東縣。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2003年曾與聶筱秋、胡忠帆、唐筱雯等合譯有貝爾(Paul A. Bell)合著之《環境心理學》(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1);2004年曾譯有朗恩.尹沙納(Ron Insana)所著之《股市趨勢密碼:如何預知市場下一步》(Trendwatching: Don’t Be Fooled by the Next Investment Fad, Mania, or Bubble,2002)。曾任民視記者、原住民族電視台新聞主播、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局長,2016年當選不分區立法委員;2018年7月入閣為行政院發言人。

目錄

出版序
譯者序    ⅰ
導論     vii
原序  切入主題  1

第一部 旅行
第    一    章  旅行的文化  17
            討論 
第    二    章    美拉尼西亞的幽靈  59
第    三    章    空間實務:田野、旅行與人類學訓練  65
            學科的邊境
            田野工作的慣習
            改變田野路線
第    四    章    白種族群  115

第二部  接觸
第    五    章    西北岸的四個博物館:旅行反思  131 
第    六    章    天堂  183
第    七    章    博物館作為接觸區  229
            互惠
            剝削
            爭論
            在博物館的世界裡
第    八    章    帕連克(Palenque)日誌  269

第三部  未來
第    九    章    公羊年:一九九一年二月二日檀香山  293
第    十    章    離散  301
            追蹤離散
            離散的邊界
            離散論述的流通
            黑色大西洋
            猶太人的連結
            離散的過去與未來
第十一章        移民  347
            來源
            房間
            家庭錄影帶
            跨越
            漫遊
            收集
            諸多世界
第十二章        羅斯堡的沉思  373
            果園
            歷史
            俄屬美洲
            諸歷史
           「獵捕海獺和農耕」
            商品
            動物
            帝國
            牆
            諸多過往
            未來
參考書目        437
各章來源  461
致謝  463
索引  465
人名對照表  479
 
 

出版序

清澈的不確定性


  今日探討「田野工作」或是人類學研究本質論顯得既多餘卻又必要:一方面,當代跨域學科訓練包括社會學、教育學、文化政治、歷史學、經濟學、族群研究,甚至小說或藝術創作等,皆挪用了人類學式田野調查,因而加速了田野工作實踐的普遍化,以及去神秘化自身作為一項專業訓練的獨特調查方法。另一方面,「田野」概念已不同於過往侷限在遙遠異地研究的狹義空間定義,包括自身社會(甚至家族)、都會研究、乃至特定主題(如流行音樂、傳統市場、國族或文化認同、全球化資本主義),皆擴大了人類學研究的可能範疇。換言之,人類學研究的調查對象不僅持續涵括大洋洲原住民族、少數或非主流族群這類古典他者命題,去地域化的「人類學觀點」也可以是近在咫尺,複雜度卻不減反增的自我覺察與反思揭露,並且這類研究往往涉及更大格局的環境歷史論述、跨國多點田野的比較研究,與必要深度的批判理論。

  然而,「田野工作」的流動性帶來更多的是對於空間實務的挑戰。究竟我們可以將「旅行」概念運用至哪種層次:移居、旅遊、離散、流亡、文化的遭逢、性別的、階級的、離開中心的、遊牧主義式的、去中心化的?田野又如何受政治性協商?因而,「移置」(displacement)在本書成為關鍵概念,既可能是一種涉及非定居形式的離散且解銜接(見本書頁319),也可能是一種移植(transplant,頁45),使得過程與結果得以持續或維護、跨越、回返,甚至破壞。用這種角度來理解,歷史是否存在多線詮釋的可能性,使得鬆綁原先認為由西方治理的全球世界體系、「搶救式收藏」、「我們是這塊土地的主人」這類簡單的命題或「單線命運觀」?如此一來,純粹的本真性是否存在?原民文化如何擺脫原始主義者的責難?作者提醒我們:「本真性通常不是非黑即白的的議題」(頁217),因而本書《路徑》「抱持著某種(固執的)希望,以及一種清澈的不確定性」(頁15),透過以下幾項主題,試圖釐清這個混雜、交錯的現代世界:將田野工作賦予「旅行移居」的翻譯語彙;視離散的路徑作為回返根源的可能性;把歷史的相遇加以「接觸區」論述;揭露博物館的異質性與糾結的權力。

  清澈的不確定性。這似乎成為當代文化研究的核心命題,或者至少對於詮釋人類學這些試圖檢視人類學知識生產的研究者來說,今日涉及殖民霸權、全球資訊、歷史的不對等接觸、博物館收藏、原民藝術策展等諸多特性皆已是並置且異質,複雜而糾結。書中(第六章)〈天堂〉策展中口香糖包裝紙所做成的頭飾,以及非洲與歐洲互用對方藝術遺產卻有著兩極化的接觸觀點(見頁247),這類策展或是博物館收藏都呈顯了原民抵抗、妥協或共謀的歷史過程,於是「文物回返部落」所涉及的殖民支配僅是這複雜歷史與職權政治中的一環,其中包括複雜衝突的文物擁有權與原民正義,以及總是具有高張力的部落政治現場,和同時帶有教育、保存與霸權論述的博物館主張(頁258-261;同時也參見本書第五章,以及《復返》第七章)。

  當代文化研究不再是追求一致性意見——所謂的「整合性觀點」都必然涉及遲疑與協商——即便是李維史陀的「萬花筒」觀點(一種基本結構元素不變卻有著無窮的組合形式),都不足以解釋文化歷史的複雜過程。相反地,現今許多普世價值與政治文化觀點業已遭到挑戰,更多歧異與不確定性的論述持續提出,新的意義等待詮釋與翻譯。在這個面向上,這個世界變得愈加無法預測或是提出普遍性結論,從另一思維看來,也變得愈加繽紛燦爛了。這或許正是人類學研究非常習慣(甚至樂見)的處境;這種觀點並不討喜並且帶來更多思緒與疑問,但這門專業(允許我挪用作者的話語)始終「維持一種更複雜、同時更不穩定的限制和可能性的概念,嚴峻又充滿希望的願景」(頁429)。
 
林徐達

關於本書的出版

  《路徑:20世紀晚期的旅行與翻譯》(Routes: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1997)是作者詹姆斯・克里弗德之「民族誌反思」三部曲作品中繼《文化的困境》(1988)之後的第二本著作。我欽佩桂冠圖書公司在出版業景氣不佳的時代裡,允諾原住民籍譯者Kolas Yotaka女士的翻譯計畫。同時,一如先前我在第三部曲《復返》中譯本(2017)的出版序中所言,我有幸主持這三部曲的翻譯計畫,承蒙科技部「人文社會經典譯注計畫」的補助得以陸續出版,並且由我任教單位的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博士班學生協助本譯著的審定校對和撰寫導論。在這群博士生幾年(但看似無盡期的)研究生涯裡,我對於他們嚴謹治學、堅持原民正義、自我批判,以及每一位博士生背後龐大的族群情感和職責感到尊敬與莫名的重量。

  原著注釋部分列於文末,但考量中文讀者的閱讀習慣,中文版的注釋部分則列於頁面底部。本譯著同時應「人文社會經典譯注計畫」的要求,將原著英文頁碼列於書側;索引部分則維持以英文頁碼標注,請讀者們自行參照關鍵詞彙。為了這系列譯著詞彙的統一以及維持作者筆調的翻譯一致性,由我做最後的修改潤飾並且增加若干譯注,當然也由我負起審譯之責。這過程中我特別感謝作者克里弗德的友誼與支持,以及此一翻譯計畫的科技部審查委員無比耐心的中英檢閱,並且在譯文上令人折服的精闢意見。當然,尚包括對這一系列滿心期許且不離不棄的讀者們,謝謝你們。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306616
  • 規格:平裝 / 522頁 / 15 x 21 x 2.6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MJAeQ5y.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3687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造橋控制食慾方式的中醫減肥方式桃園復興穴位埋針中醫診所台中西區減重中醫診所門診諮詢台中下半身肥胖體質減重
楊梅穴位埋針中醫診所 龍潭減肥中醫門診諮詢 大雅減肥減重瘦身有效實例很多的中醫診所桃園輕鬆減肥方式中醫診所 沙鹿有效的中醫減重配方 健康輕鬆減重不復胖推薦潭子中醫減重門診台中中區減肥中醫推拿法 石岡更年期發胖的中醫減肥門診 針對肥胖減重瘦身推薦的桃園八德中醫診所新竹局部消脂中醫門診 平鎮針灸減肥中醫診所 南港減肥減重瘦身有效實例很多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vnl9sgzvn 的頭像
    wvnl9sgzvn

    wvnl9sgzvn的部落格

    wvnl9sgzv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